对2016年我国征信业发展的一些期盼(一)

发布时间:2016-02-06 来源:北京信用协会


伟大的2015年潇洒地走了。莫测的2016年悄悄地来了。辞旧迎新,我对新的一年有很多期盼。


一、征信牌照带来正能量


通过发放牌照、资质与资格认定等办法实施市场准入管理,这种监管制度与措施的利弊是个世界性难题。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可略见一斑。


美国信用评级业最早是债券评级。1930年前,债券市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并不强烈,规模也很小。信用评级在当时的市场只是一个提供参考信息的一般性咨询服务机构。1931年美国货币监理署(OCC)规定按信用评级结果监管债券账户,1938年,财政部、联邦储备体系的董事会、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董事局和货币监理署发布了一个联合决议,规定在有关监管中使用信用评级。197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该委员会有权认可特定的评级机构为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 NRSRO),提出了根据NRSRO的信用评级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现在美国的穆迪、标普、惠誉等几大超级的、垄断性的世界著名评级机构就是在这样的监管资质认证认可与隐形牌照发放中成长起来的。近二十几年来,长大后的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与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诟病,美国本土也有很多诉讼。


如果说,市场是无形的手,那么监管就是有形的手。回顾美国信用评级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这只有形手的力量。发放牌照和资质与资格的认证认可,可以激励某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牌照和资质与资格认可本身就意味着价值与垄断。牌照和资质与资格越难获得,就越有价值。有了牌照就意味着有了地位,有了获得非竞争性垄断利润的可能。没有牌照和资质与资格之前,机构们只能靠服务、靠产品、靠声誉在充分竞争中获得市场认可,客户是上帝。拿到牌照和资质与资格后,这些机构就能恃宠而骄、背离初衷,如果监管越严,牌照越少,那么情况可能就会越糟,客户想要这种服务,就只能找这少有的几个机构,机构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可想而知,客户从上帝变成孙子。


现在,我们的很多和人们生活相关的服务领域就是这样的现状。作为消费者,我们实在受够了。希望征信业不要这样,希望征信牌照发放与资质资格认证,能让行业与机构更好发展,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因征信的发展而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二、独立性机构有所发展


其实我一直有个困惑,就是独立第三方到底要不要打破。在理想状态下,征信、评级都是客观独立的、为市场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它本身不应该是其中的交易者,或者是交易的经营者,不应该与买卖双方之间有任何利益关系。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银行等信贷授信机构与电商、各种交易平台等商业授信及经营机构都做征信和评级。它们独立吗?不独立有什么问题吗?2016年,我想做些研究进行证明。也许,在千丝万缕的市场经济关系中,独立第三方只是一个理想。


理想的独立第三方,它们没有数据、没有现成的客户、没有经营场景、没有商誉,就算发放牌照给它们,这些机构眼前的生存也是个问题。但是,虽然现在不能生存,慢慢积累数据、慢慢培育市场与客户,长远看,可能就慢慢、规范地发展起来了。


这实质上是关于行业、关于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重点在于我们现在关注生存问题,还是关注未来发展问题。如果我们着眼于未来,那现在对征信机构发放牌照就应重新考虑与审视规范化、独立性问题,如果要是就着眼于现在,那可能大部分机构都可以领牌照了。(未完待续)


协会介绍
创建时间:2016-03-04 01:32
首页    信用讲堂    信用研究    对2016年我国征信业发展的一些期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