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服务赋能北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战略部署,推动信用服务在数字经济中的创新应用,助力构建可信数据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北京信用协会主办,朴道征信有限公司协办的信用服务赋能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2025年2月21日下午举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唐建国副局长等有关领导、信用领域有关专家学者、信用服务机构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信用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分享发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北京信用协会名誉会长吴晶妹提出要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信用体系,深化信用数据专区建设,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培育与提升信用服务能力和水平。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提出要推进信用立法和规划编制,深入开展“信易+”创新实践,建设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发展涉企信用服务业,推动信用服务与数字经济双向赋能。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信用协会名誉会长林钧跃介绍了定制化C2B消费服务模式与提前布局数据资源和信控技术力量,建议北京市抢占C2B/C2M市场高地,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介绍了数字信用的时代性和信用建设的本土性等内容,提出适度创新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并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在信用领域的应用。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安光勇介绍了国外的创新做法,阐述了数字经济下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沿与进展。
信用服务机构的代表从机构角度阐述了各自观点。朴道征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波提出,北京应发挥信用服务业聚集、信用数据资源丰富、产业链完整等优势,加强数据产品服务合作、携手探索信用服务创新、构建信用服务新生态,以征信赋能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应海峰指出,凭借中国的数字基建优势、场景纵深优势和数字治理优势,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完全可以在数据智能处理、评级数控体系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对知名国际评级机构的弯道超车。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建议信用服务业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针对数字经济进一步开发高度适配的信用评级技术体系,为数字经济体进行动态信用评级。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事业部总经理李伟建议北京市以信用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构建“信用+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强化数据要素市场的信用治理能力,推动京津冀信用协同与产业链整合,培育国际化数字信用竞争力,率先探索“信用驱动的数字经济新模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标杆经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邱琼梅建议北京市积极促进医疗行业数据资源高效流通和开发利用,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北京,优化医疗行业营商环境,以医疗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北京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唐建国副局长发言表示,当前环境下,信用服务业发展中服务对象、要素、工具及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数字经济需要信用服务保障,信用服务业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迎来新机遇。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动信用立法工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顶层设计,强化信用服务业政策支持,加大信用人才培养力度,希望各方合力,共同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壮大,有力支撑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相关同志,以及北京信用协会部分信用服务机构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 2015 北京信用协会